健身别忘收尾动作:不是为了放松,而是补充练习
这篇文章是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前4周训练计划的最后一篇内容,其实我第一次放出这份训练计划的时候,就有网友已经开始按照计划自行训练了,但给我的反馈里发现,很多网友都没有做“收尾”的动作,不是因为不会做,而是因为很多人觉得不重要。 在有氧运动的训练中,最后的收尾动作一般都会是拉伸和放松,同样也有很多人会忽略,认为这不重要,实际上不论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,在高强度的运动中,我
这篇文章是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前4周训练计划的最后一篇内容,其实我第一次放出这份训练计划的时候,就有网友已经开始按照计划自行训练了,但给我的反馈里发现,很多网友都没有做“收尾”的动作,不是因为不会做,而是因为很多人觉得不重要。 在有氧运动的训练中,最后的收尾动作一般都会是拉伸和放松,同样也有很多人会忽略,认为这不重要,实际上不论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,在高强度的运动中,我
临近年底,对于写文章这件事也有点躁动不安了,不过好在这么多年的坚持让我学会了自律,所以每天也都在持续更新自媒体文章。 到本周六,也就是2022年1月22日,我做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计划就整整3个月了,接下来第4个月我仍然会坚持这份计划的前4周训练计划,不过这周做完第3个月最后一天的计划以后,我打算要暂停一周时间了。 也就是春节前的一周,因为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: 我要用一周的时间将我家的储藏
前天的文章里应网友要求放了一张手臂图,然后有网友又提出新问题:做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计划能不能增加肌肉量? 赶在我做这份计划的第3个月第3周最后一天,我又拍了两张手臂的照片,和训练1个月时候的手臂对比,你们自行目测感觉变化吧。 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第2天训练主要是引体向上,有人看到“引体向上”这四个字就直接放弃了,但实际上我第一次开始做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的时
因为我日常还要练习咏春拳,所以我的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计划进度相较慢一些,按照这份计划表: 正常的训练时间应该是每周除了周四和周日,其他5天时间训练,但我是在中间穿插了咏春拳的日常练习,所以我的计划就变成了: 我是从2021年9月27日开始训练的,如果是按照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的计划,至今应该已经开始第4个月的训练了,但因为加入了咏春拳的练习,所以2022年1月4日才是我的第3轮(
上篇文章介绍了我目前在做的徒手力量训练——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,有些读者非常感兴趣,通过评论区或私信我,想要索取详细的计划,但实际上关于这项计划还是有很多动作细节的,所以从这篇文章开始,我将通过个人体会来详细介绍《初级体操:超人起源》前4周训练计划的每个动作。 在开始介绍之前,先插一段题外话,上篇文章推送以后,有网友让我晒照片,想看看训练成果,其实我不太爱晒照片,甚至不
不知不觉已经学习咏春拳有半年多的时间了,不得不说功夫这件事,还是非常需要自律和耐心的,一方面是需要日常练习来熟悉每个动作,积累经验,另一方面是涉及的动作比较多,而且不能贪多,只能练好一个单独动作以后,再进行下一个动作,然后再学习动作的组合,最后形成套路。 咏春拳目前已经分为多个派系,我的师父师从于梁绍鸿,属于实践派咏春,在咏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代搏击格斗理念,但本质仍然是咏春拳,并没有改得
在《非凡做运动》系列的前面几篇文章,可以说全部都是以减肥、减脂为目的的有氧运动为主,我想要介绍的内容通过前几篇文章基本也已经介绍完了,从这篇开始,我将会按照自己当前的训练计划更新感悟。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从有氧运动转到无氧运动,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界线,以我自己为例,我最初减脂的目标是想要将体重从160斤减到120斤、体脂减到18%-22%就满足。 当我体重减到130斤的时候,体脂到了22%
因为我没有练习瑜伽,对于瑜伽垫也没有做过专业性的了解,但日常运动还是会铺上一张垫子的,主要原因有两点: 1.像仰卧起坐或俯卧撑这样的动作,总不能直接躺在地上,不仅仅是因为卫生问题,同时还有地面太硬,可能会伤到身体、脊椎,所以必须要铺一张垫子。 2.我家住在一楼还好,但有些人可能住在更高的楼层,一些有氧运动的幅度比较大,如果直接在地板上蹦蹦跳跳,会影响到楼下邻居,所以必须要铺一张垫子。 我在最
按照我的更文计划,再写两篇文章基本就赶上了我当前的健身进度,两篇文章分别会介绍很多人关注的饮食安排和运动器械(瑜伽垫)的选择。 本来计划先写瑜伽垫的选择问题,因为正好前两天我刚刚买了一张瑜伽垫,在选择的时候发现各种材质、形状、厚度,真是挑的眼花缭乱。 不过就在前天(上周日),我刷到了一位健身博主的一篇文章,大致意思是: 有读者认为他作为职业健身者,自己的身材却“练成了肉乎乎的中年
昨天听到一位网友抱怨,自己也想运动,而且在keep中按照我前面提到的方法定制了自己的运动计划,但无奈每天一到要运动的时间,就只想躺平。 因为我也是从这个状态中走出来的,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这位网友的“怨声”,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刚刚开始运动的人身上。 虽然我不知道专业的运动学上怎样解释这种现象,但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归结为惯性作用,这不仅仅是从“不运动状态&rdq